论著肝血管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质量评价高

专治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https://mip.mingyihui.net/hospital_13247.html

戴朝六教授团队

高维克戴朝六许永庆

赵阳卜献民苏洋赵亮徐锋

通信作者:戴朝六

本文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年12月第18卷第12期-页作者单位

中国医院肝胆脾外科,沈阳

摘要

目的评价肝血管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年9月至年2月中国医院收治的例行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76例;年龄为(49±8)岁,年龄范围为27~78岁。根据患者肿瘤位置情况行肝血管瘤剥除术或肝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情况。(3)合并其他消化道慢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例患者中,67例行肝血管瘤剥除术,37例行肝切除术。例患者肿瘤直径为(10±4)cm,术中出血量为mL(1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5)d。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腹腔大量积液5例、腹腔感染1例、肺梗塞1例,无死亡病例。(2)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情况: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前《消化道相关生存质量指数量表》(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分别为(.0±8.3)分、(69.2±4.1)分、(18.5±2.6)分、(19.5±1.8)分和(13.8±1.4)分。术后1个月,例肝血管瘤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9±6.9)分、(71.2±3.8)分、(17.2±2.5)、(19.6±2.3)分和(13.8±1.3)分。术后6个月,例肝血管瘤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6.2)分、(73.2±3.6)分、(19.8±2.5)分、(20.8±2.4)分和(14.1±1.0)分。上述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68.4,64.6,71.4,17.8,3.3,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主观症状、生理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P0.05),GIQLI总分、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5.,-5.,P0.05),社会活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12.,-4.,-2.,P0.05)。(3)合并其他消化道慢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情况:例患者中,29例合并慢性胃炎、胆道系统疾病、阑尾炎等。29例患者术前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分别为(.5±7.5)分、(67.8±4.2)分、(17.4±2.2)分、(19.0±1.5)分和(13.2±1.3)分。术后1个月,29例合并其他消化道慢性疾病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6.9)分、(69.5±4.5)分、(16.7±2.0)、(19.2±1.9)分和(13.2±1.3)分。术后6个月,29例合并其他消化道慢性疾病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6.5)分、(70.9±4.5)分、(19.8±2.1)分、(19.9±2.4)分和(14.0±0.9)分。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评分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F=15.0,9.0,27.6,7.5,P0.05),精神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主观症状、生理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P0.05),GIQLI总分、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4.,-3.,P0.05),精神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3.,P0.05),精神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提高肝血管瘤患者生存质量。术前合并消化道慢性疾病肝血管瘤患者,手术治疗可改善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和社会活动。

关键词肝血管瘤;手术;肝血管瘤剥除术;肝切除术;生存质量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为5.0%~20.0%,尸检检出率约为7.3%[1-9]。目前外科手术依然是肝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仍争议不断[10-11]。国内外外科专家多数已摒弃将肿瘤直径作为手术指征,而把明显的临床症状作为手术适应证之一,另有少量学者将心理因素也列入手术指征范畴[12-16]。有专家提出: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些症状仍存在,甚至有些患者术后有新发症状,因此,以解除症状为目的的手术疗效有待考证[17-19]。近年来,在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下,WHO引入生存质量的概念,其综合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多个维度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反映患者健康状况与临床疗效[20]。针对肝血管瘤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精神焦虑缓解情况出现的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年9月至年2月我科收治的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肝血管瘤手术治疗后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例行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76例;年龄为(49±8)岁,年龄范围为27~78岁。例患者中,肝血管瘤单发61例,多发43例;肿瘤位于肝左叶44例,位于肝右叶60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行肝血管瘤剥除术或肝切除术。(2)术前影像学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血管瘤。(3)临床资料完整。(4)以临床症状为首要手术指征。(5)理解并回答《消化道相关生存质量指数量表》(GIQLI)所列问题。排除标准:(1)失访患者。(2)人格缺陷、有精神疾病史。(3)临床资料缺失。

1.3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肿瘤位置情况行肝血管瘤剥除术或肝切除术。肝血管瘤剥除术:根据术中情况采取第一肝门入肝血流阻断法或半肝血流阻断法,采用电刀沿肿瘤包膜进行剥离,完整将血管瘤切除,缝合断面肝实质,若无出血无须缝合。肝切除术:解剖性或非解剖性切除血管瘤所在肝段或肝叶,完全离断肝组织,妥善止血,肝创面出血点进行缝扎或电凝止血,采用水平褥式缝合对拢肝断面。

1.4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方式、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2)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情况: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情况。(3)合并其他消化道慢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情况:合并其他消化道慢性疾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情况。

评价标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社会活动能力参照GIQLI,量表共36个项目,每项计0~4分,总分最高为分。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及术后情况

例患者中,67例行肝血管瘤剥除术,37例行肝切除术。例患者肿瘤直径为(10±4)cm,术中出血量为mL(1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5)d。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腹腔大量积液5例,腹腔感染1例,肺梗塞1例,无死亡病例。

2.2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情况

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前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分别为(.0±8.3)分、(69.2±4.1)分、(18.5±2.6)分、(19.5±1.8)分和(13.8±1.4)分。术后1个月,例肝血管瘤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9±6.9)分、(71.2±3.8)分、(17.2±2.5)、(19.6±2.3)分和(13.8±1.3)分。术后6个月,例肝血管瘤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6.2)分、(73.2±3.6)分、(19.8±2.5)分、(20.8±2.4)分和(14.1±1.0)分。上述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68.4,64.6,71.4,17.8,3.3,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主观症状、生理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P0.05),GIQLI总分、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5.,-5.,P0.05),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12.,-4.,-2.,P0.05)。

2.3合并其他消化道慢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例患者中,29例合并慢性胃炎、胆道系统疾病、阑尾炎等。29例患者术前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分别为(.5±7.5)分、(67.8±4.2)分、(17.4±2.2)分、(19.0±1.5)分和(13.2±1.3)分。术后1个月,29例合并其他消化道慢性疾病肝血瘤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6.9)分、(69.5±4.5)分、(16.7±2.0)、(19.2±1.9)分和(13.2±1.3)分。术后6个月,29例合并其他消化道慢性疾病肝血瘤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6.5)分、(70.9±4.5)分、(19.8±2.1)分、(19.9±2.4)分和(14.0±0.9)分。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评分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F=15.0,9.0,27.6,7.5,P0.05),精神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主观症状、生理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P0.05),GIQLI总分、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评分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4.,-3.,P0.05),精神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GIQLI总分、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3.,P0.05),精神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P0.05)。3讨论

生存质量由WHO定义为在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及功能方面的主观体验和感受[21]。相较于以往外科医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tuangou.net/jbgs/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