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礼拜就立冬了,在这秋季最后时节,好好灸灸,为冬天的到来打下结实的基础。
具体来看看秋季必须做艾灸的三大原因。
一、秋天易伤人体免疫力(营卫不和)
天气变化多样,寒热交杂,早晚温差大。皮肤腠理开合,易受寒凉,耗损阳气,免疫力下降,此时若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过敏发烧,皮肤红疹,夜寐不安(易醒,多梦)等症症状。
危害:妇科炎症,过敏性疾病,精神萎靡,夜寐不安。
艾灸功效:补充气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二、秋天干燥,易伤气损精
秋天风大干燥,加上夏天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就像树木放在风大的沙漠上会快速干枯。此时人体若阳气不足,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会减弱,水分和胶原蛋白会加速流失。导致皮肤干油,色素沉积,暗斑痤疮,毛孔粗大,咽干咽痒,目赤目胀,月经量少,脱发,头晕头痛。
危害:皮肤过度衰老,乳房松弛下垂,肥胖。
艾灸功效:固摄津液,润肤抗衰,补气养血,濡养脏腑百节。
三、落叶悲凉,秋露凝结
秋季日照减少,阳气收敛,气温逐渐下降。风紧瑟瑟,落叶萎黄,环境悲凉,此时人体阳气不足会造成焦虑抑郁、自我评价低、消极少言;加上寒凉之气渐多,造成血瘀气滞,关节疼痛,胸闷气短,严重者会乳腺纤维瘤,甲状腺瘤,妇科肌瘤囊肿等。
危害:失眠、抑郁症、心脏病、肺痨、心梗脑梗。
艾灸功效:宽胸理气、温养驱寒、活血化瘀。
秋意渐浓,早晚让人感觉“嗖嗖”凉意。一冷一热,交替刺激,有些人就觉得自己的胃里泛酸水、恶心、上腹饱胀、腹泻等问题。这里提醒大家,天气转凉之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特别容易复发,因此,此时“老胃病”在饮食上要格外小心,同时别忘给胃保暖,小心呵护以免胃病复发。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秋季重点艾灸哪些穴位?
大肠、肺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庚辛金,秋季金旺,因此在秋季中,大肠经和肺经处于最旺状态。
胆、肝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甲乙木,由于秋季金旺克木,因此在秋季中,胆经和肝经处于最衰状态。
因此秋季保健的关键就是艾灸胆经和肝经,加强胆经和肝经的功能。
选穴:
1、主穴:
中脘穴、足三里穴、脾俞、胃俞。
关元和气海两个穴位是养生灸的基础穴位,因为它们是补元阳的穴位,就像给生命之火加了一把柴。
2、配穴:
上腹饱胀:上脘、梁门;
恶心呕吐:内关;
大便稀溏:神阙、天枢;
消疫乏力:关元;
发热:曲池;
大便潜血:隐白、肝俞;
胃酸过多:阳陵泉、公孙、太冲、肝俞
阜新佑慈航健康管理中心是东三省规模最大的一家专业艾灸调理养生机构,是阜新艾灸行业领航者。灸疗师远赴北京深造归来,技艺精湛,艾条全部采用湖北蕲春三年以上纯手工艾条及药艾,为追求最佳的理疗效果,机构坚持人工施灸,达到补、泄、通之功效!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