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肝的具体治疗法则,《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说明肝为血脏,血燥则苦急。其性喜条达,故欲散,且以散为补,以敛为泻。临床上也有“肝无补法”之说。这些都是根据肝的生理特性所拟定的基本法则。具体到妇科临床,内容就更加丰富。从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可归纳为舒肝调气、清肝泄火、清热平肝、抑肝潜阳、镇肝息风、养血柔肝、化阴缓肝、暖肝温经等治肝八法,分述于下:
舒肝调气(包括舒肝与疏肝)舒肝调气是疏通和舒理肝气郁结的方法,使肝气条达以调理全身之气机。主要用于治疗肝气病。舒肝与疏肝意义相近,但是同中有异。舒肝偏于上下舒理条达,重在气机之升降;疏肝偏于疏通横散,重在气机之开阖与经络气血之疏浚。舒肝常用柴胡、荆芥穗、香附;疏肝常用青皮、郁金、枳壳、砂仁、木香、瓜蒌,甚或山甲、王不留行、漏芦等。有时也可合用。常用的方剂如逍遥散、得生丹。
清肝泄火(包括清肝与泄肝)清肝泄火是以苦寒泻火的药物,清肝热泄肝火的方法,使肝热得清,肝火得泄。主要用于肝热冲逆,肝火上升诸证。肝热势缓清之则热平,肝火势急非泄不折。火与热也是程度上的差异,所以清肝、泄肝同中有异。清肝常用黄芩、黄连、栀子、夏枯草等药;泄肝常用胆草、芦荟、大黄等药,有时也可同用。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当归芦荟丸。
清热平肝是针对肝热上扰或肝阳上亢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如桑叶、菊花等,而不是苦寒重剂。肝热重则可以配合一些清肝泄热的药物,如黄芩、栀子。若为肝阳上亢,因其有阴虚的一面,则常配合养阴平肝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等。常用的方剂如清眩平肝汤经验方。
抑肝潜阳抑肝潜阳是治疗阴虚肝阳上亢的方法。一方面养肝育阴,另一方面平抑肝阳。养肝阴常用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生地、山萸肉、枸杞子、龟甲、阿胶等,平抑肝阳的药物如钩藤、菊花、僵蚕等。常用方剂如清眩平肝汤加味。
镇肝息风镇肝息风是治疗肝风的方法。若为热惊风,则重用清热息风的药物,如羚羊角、菊花、钩藤、僵蚕。若为阴虚风动,则用养肝阴的药物或用镇肝的药物,如生龙齿、生牡蛎、珍珠母、生石决明、朱砂面。常用的方剂如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
养血柔肝(包括养肝、柔肝)养血柔肝,两者意义相同,是治疗肝血虚的方法。肝为刚脏,赖血以养,所谓养肝柔肝实际上就是养肝血。常用的药物如当归、白芍、熟地、川芎、何首乌等。常用的方剂如一贯煎、四物汤加味。
化阴缓肝化阴缓肝是治疗肝阴虚的方法之一,用酸甘化阴的药物,间接养肝阴缓肝急。因为酸能敛肝阴泻肝阳,甘能养肝阴缓肝急,符合“甘以缓之,酸以泻之”的组方原则。常用的药物如甘草、白芍、酸枣仁、浮小麦、百合、生地、麦冬等。常用的方剂如甘麦大枣汤、芍药甘草汤。
暖肝温经暖肝温经是治疗肝寒血滞,经脉受阻的方法。主要使用温经散寒暖肝的药物如吴茱萸、小茴香、荔枝核、橘核等,有时尚需配合一些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如红花、桃仁、泽兰、益母草、牛膝等。常用的方剂如暖宫定痛汤、橘核丸等。补血、养肾、调宫、补气,四招让你告别黄脸婆。这14种妇科病,中医治疗效果比西医要好
朱曦琴中医师
朱曦琴中医师幼承庭训,执业后先后跟随多位民间身怀绝技的名老中医拜师学习,尽得真传。为振兴中医,弘扬国粹,感谢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患者、朋友们的支持,朱曦琴中医师特别为大家奉献出已做分类整理的近百种疾病的中医秘方,藏方、及我的临床验方,秘方,方便大家查阅,此方都是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方子。并非网络非专业人士流传的偏方,土方!一般只需要诊断清楚,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药方,都会收到很好的疗效,可以放心使用!在此朱曦琴中医师对您的默默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为了广大患者的健康,我会更加努力,感恩一路有你!输入下面关键词,免费查询中医秘方点击本文标题下,“A中医偏方养生宝典”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