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董婆婆最近经常感到腹部隐痛,尤其是在餐后更加明显。住进我院消化内科后,行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内长了几个大小不等的血管瘤,最大的一个大约5cm的血管瘤。
什么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的良性肿瘤(无恶变的报道),由内皮细胞排列的血窦及结缔组织间隔组成,一般由肝动脉供血(也有胃左和肠上来源的),血流缓慢。典型的血管瘤,即所谓的毛细血管瘤,大小从几毫米到3厘米不等,大的可达10cm(海绵状血管瘤或巨大血管瘤)。
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增长速度及肝实质受累程度有关,肿瘤较小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即使肿瘤体积较大者也少有症状、体征,比较常见的症状是腹部持续隐痛或餐后饱涨。
肝血管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敏感性很高,表现为均质、强回声、边缘清晰及后壁声影增强的肝内回声区。CT或MRI增强检查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病灶边缘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区逐渐向病灶中心推进。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无症状并且直径小于5cm的血管瘤可密切观察,暂不治疗;出现症状且直径大于5cm行手术治疗。
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血管瘤切除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术、微波固化术、射频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等。
其他治疗
(1)肝动脉栓塞术(TAE)TAE治疗肝血管瘤基于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栓塞动脉后瘤体内可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使瘤体形成纤维瘤样结构而达到缩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2)肝血管瘤微波固化术及射频治疗肝血管瘤微波固化术及射频治疗,微波可转化为热能而使周围组织凝结,使瘤体局部萎缩、变硬,达到固化肿瘤的目的。
介入术后
介入微创治疗肝血管瘤的最大特点就是:风险低:这两种技术都比较成熟,风险非常低。创伤小:小小的穿刺口只要消消毒,然后用一个创口贴贴上就行了,不用换药不用消炎药;对肝功能影响小:现在随着微导管等介入材料的发展,肝功能有时基本上不会受到损害,或只有一点点损伤,几天就恢复了;住院天数短,而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术后一般用几天护肝药就可以了,很快就能出院。
术后,董婆婆无明显不适,已出院。
介入的优点:
①它无需开刀,无创口或仅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创伤小;②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③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④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或者无手术机会的患者,介入也能很好地治疗。
编辑▏老王
文字▏老王
图片▏介入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