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无论是急、慢,发病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肝细胞损伤,临床上常常见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酸软乏力、饮食减少,甚至小便黄、目黄、全身皮肤发黄等症状。而且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胆红素均不同程度增高,这种情况已经是肝损的信号,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进展,病情加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在乙型肝炎发病初期,势必要遏制肝功能进一步损伤。
围绕着“乙肝是否需要使用保肝降酶药”这一话题,医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慢乙肝的治疗应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还有一部分专家认为,保肝降酶是在抗病毒作用上加了一层保护伞,尤其适合肝功能出现损伤的患者。今天我们详细来聊一下~
一、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是慢乙肝的发展趋势。
乙肝病毒一旦出现在肝病患者体内,便难以清除,肝的炎症和坏死持续发展,与病毒复制可能已经无直接关系,因此,只使用抗病毒药难以有效阻止“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临床也发现,炎症期间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增高,且持续时间长,说明控制炎症是阻止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因此,“没有炎症就没有肝病”,谁控制了炎症也就控制了肝病的进展。
二、市面上现有的抗病毒药只能控制病毒复制,如果适当配合应用保肝降酶药物不但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也有利于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有不少患者病毒抑制后,转氨酶仍增高(需排除病毒耐药),说明病毒复制不是肝脏炎症坏死主要因素,需抗炎护肝对症治疗。所以,保肝降酶药和抗病毒药一起使用,有“双剑合璧”的良效。
三、乙型肝炎患者如合并代谢综合征、脂肪肝、肝硬化等,抗病毒治疗效果减弱,更需综合处理。
四,肝炎严重时,抗病毒治疗不能阻止病程进展、提高近期生存率,抗炎保肝是主要的措施。
抗炎保肝,与抗病毒治疗相辅相成,长期维持肝功能的稳定状态,有利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增强,从而实现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
使用保肝降酶药物的三大注意事项
一,选择正确、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
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一般选择含有五味子丙素、甘草酸、齐墩果酸、水飞蓟宾等化学成分的药物。使用正确的降酶药物,转氨酶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二,保证疗程。
当降酶药物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应逐渐减少降酶药物的用量,切忌突然停药。
三,在保肝降酶的同时,针对病因采取措施。
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保肝降酶治疗的同时,需要配合抗病毒治疗。经过长期有效的治疗,患者化验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悉数转阴,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之间发生了血清学转换,病情获得根本好转,谷丙转氨酶才能获得长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