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除了是女性生理性的哺乳象征以外,还是女性的第二张脸,更是彰显女性魅力与健康的标志。
但随着现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的乳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50%的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其中每年约有20万妇女患有乳腺癌,4万余名妇女死亡。其死亡率以每年3%的幅度快速增长,成为我国近10年来死亡率增速最快的癌症。
正因为如此高发和常见,所以才又有十个女人九个乳腺增生的说法。
目前,西医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多以激素、手术为主,手段单一、副作用较大。中医在此方面的优势则比较突出,如果方法得当、辩证准确,“积者可散,坚者可软”,并具有作用持久、标本兼治、疗效巩固,不易复发的优点。
但中医学中并无乳腺增生病的病名,一般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的“乳癖”、“乳栗”、“乳粟”、“乳痞”等范围。称其为乳癖、乳痞,是言其病机,即本病的病机为血瘀、痰凝结聚;称其为乳栗、乳粟,又是言其症状,即乳房肿块形状如栗、如粟。
明代著名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言:“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息怒消长”。《疡科心得集》谓:“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此名乳癖。”
乳腺增生的发病与肝经及冲任二脉的关系最为密切,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汁,下行则为经血。再加女子的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饮食不节、劳倦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瘀血、痰浊有形之邪互结,积聚乳络,滞留不通,结聚成块而形成。
乳腺增生易患人群主要有8类:
(1)、月经初潮过早或停经过晚的;
(2)、精神长期紧张、压力大或者遭受剧烈打击和刺激的;
(3)、未婚者、未生育者、未哺乳者、性生活过少者;
(4)、长期摄入高脂高热饮食者;
(5)、经常内服、外用含雌激素的丰乳产品者;
(6)、胸部以上特别肥胖、或绝经前身体偏瘦者;
(7)、过度劳累、不当避孕者;
(8)、肝经不调,月经紊乱者。
本病多为良性慢性疾病,少数青春期乳腺小叶增生可自愈,另有一部分轻度增生患者,在绝经后也会不治而愈。
但决不容许有侥幸心理,因为增生如果不疏通开就会打结,时间久了就容易变成乳腺结节。如果结节长期不疏通在纤维上打结就是纤维瘤,在血管上打结就会成血管瘤。纤维瘤或血管瘤长到一定程度,组织就会坏死硬化,这就是早期的乳腺癌!
在临床中我们还发现,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尤其以“肝郁气滞”者最为多见。主要原因就是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个人的欲望越来越膨胀,大家的心都变得不安分起来,欲望多就会有矛盾,矛盾解决不了肝气就容易瘀滞。
在治疗上要以疏肝理气、益肾养血、通络解郁为基础,兼顾和胃与化瘀散结,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三管齐下,方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青主女科》:开郁种玉汤
白芍药(酒炒)一两,当归(酒洗)、白术(土炒)各五钱,牡丹皮(酒洗)、茯苓(去皮)、香附(酒炒)各三钱,天花粉二钱。
方中重用白芍,味酸入肝经、养肝血而益肝阴;臣药当归与其相配补肝体而助肝用。且当归又能顺肝调达之性,体现了青主先生用药之精妙。
香附能疏肝气之郁,平肝气之逆;白术补齐健脾,意欲于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丹皮、天花粉二者配伍能通能散,调达带脉之气塞。现其不仅应用于治疗肝气郁结之不孕,临床上对于女子的乳腺增生、胆囊炎等也有不错的疗效。
承朴书院传承青主法脉,系统讲授女子经、带、胎、产、孕等知识。
女科年第1期招生开始。
欢迎
承启三皇两经一论
朴愿天下无病无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