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各种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也同时在萌生、繁殖与复制。如果人不能顺应自然,不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能放松心情适应肝的升发之机,而是黑白颠倒,违背天时,就会伤及我们的肝,使肝不能很好的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贮藏血),而使外来的病邪(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侵袭我们的机体而发病。所以在这个季节也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高发季节。
通常来说,出现下列几方面情形尤其是有好几种症状同时出现,经过休养后,症状依然没有消除,便可怀疑是患有肝脏病的可能,要及时进行检查。
1食欲: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这是大多数肝炎患者都有的症状,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它参与着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在患有肝炎以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所以会出现厌油食,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2发热:持续性微热,或并发恶寒,并排除其他感染。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误认为得了感冒。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3尿色:尿黄如茶。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经尿液排出体外较平时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颜色越黄,说明肝细胞破坏越重,病情好转尿色逐渐恢复正常。
4疲劳: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一。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
5肝区疼痛:肝炎病人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肝炎患者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其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
6眼:巩膜发黄。白眼球和皮肤变黄这种现象就叫黄疸。黄疸是肝炎中最易被发现的表现。形成黄疸时皮肤和黏膜就呈现黄色,最明显的是眼白变黄,有时在灯光下不明显,而在户外阳光下易于辨认。为确诊需化验血和尿中胆红素含量是否升高。
7面色:皮肤发黄,脸色晦暗。从未患过肝炎的人,肝病患者早期症状在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肝痛、极度乏力后,忽然出现眼睛和皮肤发黄,则表明患了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现黄疸,表明病情加重。
8出血倾向:肝病出血现象体现在肝功能减退,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牙龈出血、痔疮出血、胃肠道出血等,且出血时难以止住。
春季养肝正当时,那我们该如何养肝呢?
1、注意精神调摄,学会释放不良情绪。
2、多去户外活动:
养肝最适宜的体育运动就是:太极拳、八段锦、瑜伽。但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脂肪肝的患者,应给自己制定一个运动锻炼的计划,迈开腿,动动身,出点汗,气血流通,加快新陈代谢,促使体内的”垃圾”排除体外。
3、加强饮食调养:
春天万物萌生,多吃一些芽类蔬菜(如绿豆芽、黄豆芽、豌豆苗、蒜苗、韭黄、竹笋)顺应自然,有助于人体的升发,促进气机条达,对经常爱肝气郁结,情绪不畅的朋友,是一个不错的食材。
中医素有“五味入五脏”,“五色入五脏”之说。青色入肝,多吃绿色的蔬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酸味入肝,对于肝虚的病人,证见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者,可以适量吃一些酸味的食物,以酸敛肝阴,阴血足了,有助于肝的升发。但是对于肝阳上亢,肝火过旺的患者,就要少吃酸味的食物,以防助长肝气,使肝气更旺。
保证充足的睡眠:顺应天时,休息养生。
提醒大家要注意饮食的平衡,不要因为某种食品有营养,能护肝,就多多益善,因为“太过”和“不及”都对养生护肝不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