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竹笋,“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
《食疗本草》载,清炒竹笋有清热、化痰、镇静之效。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冬笋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以及钙、铁、镁、磷等微量元素。竹笋所含的蛋白质中,含有16~18种不同成分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冬笋具有“三低一高”的营养优势。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因此,适当食用冬笋,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症和动脉硬化等疾病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有助于减少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一高,即高膳食纤维。冬笋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但有助于吸附油脂,降低胃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俗称“刮油”,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积食,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俗语有云,“一日食笋,三日清肠”。简单八个字,足以见得大众对冬笋作为“刮油高手”“肠道拖把”的认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因严重肠炎、肠梗阻、老人肠动力不足以及不完全梗阻导致的便秘,则并不适合吃冬笋来通便,以免丰富的粗纤维加重肠道负担。下面聊聊怎么冬笋的吃法~冬笋这样吃,鲜掉眉毛、香掉舌头冬笋藏于土中,积蓄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能量,笋肉厚、笋质嫩、笋味浓,为笋中佼佼者,有“笋中皇后”“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等美誉。从肉质方面来看,春笋、夏笋口感更糙一些,而冬笋,肉质甘脆幼嫩、口感最佳,适用于炒、烧、炖、煮、垢、煨、做配料或馅料等等,且各有特色。一般来说,冬笋做菜,荤素皆宜,可以solo,也可以“组团出道”。1、单独做菜例如糟冬笋、油焖冬笋、干烧冬笋等。顺便提一句,冬笋特别适合爆炒,因为这样有助于减轻冬笋的寒性。爆炒冬笋时加一点辣椒和腊肉,炒的油亮亮的。冬笋吸饱了腊肉的油脂香气,简直比单吃肉还香!2、和其它食物同煮冬笋和肉类,简直就是一对“天仙配”。例如,冬笋炒牛肉,香嫩爽滑;冬笋蒸虾仁,清香诱人;冬笋烧牛腩,鲜香浓郁;冬笋炖鸡鸭,香气扑鼻......这是因为,冬笋中含有一种叫天冬酰胺的含氨物质,其与各种肉类烹饪时,会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因而食物显得更加鲜美。当然,不止肉类,冬笋还可与禽、蛋等荤料合烹,或是辅以豆制品、食用菌、叶菜类合烧,特别百搭。更重要的是,冬笋能和其它食物互相吸收鲜味,构成可口佳肴。在此小编推荐一个冬笋膳食方~竹荪冬笋汤
△竹荪////
食材:竹荪10条左右,冬笋两个,瘦肉克,蒜片、食盐适量。
做法:冬笋洗净、切片,开水煮熟备用;竹荪在水中泡10分钟,洗净备用;瘦肉切片备用;锅内倒油,加入蒜片炒香,加入3碗清水;等水煮沸后,放入肉片、冬笋、竹荪一起煮10分钟左右,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点评:竹荪可补气、护肝、益肾,和冬笋同属“山珍”,而且都是公认的“刮油小能手”!它们和瘦肉同煮,可健脾开胃、润肠通便、刮油降脂。
说完冬笋的花样吃法,小编再分享2个有关冬笋的问题~吃冬笋前,这2个问题一定要懂1、如何挑选优质冬笋?优质冬笋长这样——外形:较短粗,个头偏小,呈枣核形,即两头小中间大,驼背鳞片,略带茸毛。笋节与笋节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好。颜色:笋皮黄白色,笋肉淡白色,以黄中略显白的为好。注意:冬笋最好当天购买当天食用,隔天容易纤维组织老化,肉质变粗,风味下降。若真的买多了,保存时一定不要剥去笋衣,直到烹调前才剥,这样才不会失去笋的清香和鲜嫩。2、以下人群不宜食用或要少吃冬笋性微寒,且含有较多粗纤维,因此老人、儿童、体弱多病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硬化、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慢性肠炎患者等,均不宜食用。此外,冬笋含有较多草酸,故胆结石、肾结石、肾炎及痛风患者一定要少吃。偶尔吃的话,也要在食用前焯水,去除草酸。本文配图均来源于壹图网。-《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看图猜成语#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答案吧编辑:初酱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点个赞点个在看,一起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