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慢性乙肝,顾夏(化名)不仅相亲困难重重,还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刚踏入职场的小邻,因同样的疾病,活在同事“异样的”目光中;而本应享受惬意时光的老岳和卢阿姨,也因乙肝和丙肝打乱了人生的步伐……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这些真实的患者故事均来自于7月26日上映的公益微电影《成全他们的普通之事》。在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这部由吉利德科学支持的影片反映了普通公众以及患者对于病毒性肝炎的认知盲区和误区,而由此带来的偏见使得不少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愿望,变得遥不可及。
“他们有肝炎,和他们吃饭会传染”“肝炎治不好的,不用治了”,这些认知误区,使得医院接受规范检查和治疗。
事实上,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只有发生与以上传播途径有关的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注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纹身、打耳洞等,才可能因黏膜破损出血,造成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而日常生活中,如同一餐厅用餐或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并不会传染HBV、HCV。
由于乙肝、丙肝早期阶段症状轻微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很多感染者都未能主动筛查,或即使发现感染也未能积极治疗,以至于发展到了肝硬化、肝癌的阶段。
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表示:“近些年来,乙肝、丙肝的防治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总结起来就是,乙肝可以有效预防和临床控制,丙肝可以实现病毒学治愈。乙肝患者应尽早启动并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接受高敏检测,通过把HBVDNA长期控制在20IU/ml以下,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风险。虽然丙肝尚没有预防性疫苗,但是,高效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使得丙肝不仅能获得非常高的治愈率,而且治疗非常简单安全。”
自《“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在加大力度控制和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水平,多款创新药物通过医保谈判的方式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自年进入中国以来,吉利德不仅快速上市了慢乙肝和丙肝领域的多款创新药物,还积极推动实现了药物的国家医保目录准入,以平价惠及更多患者。
目前,随着乙肝疫苗的全面推广,我国乙肝防治重点逐渐从预防新生儿感染为主,转移到预防与治疗并重,希望尽快提高“存量患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贾继东教授表示:“强效低耐的药物,有助于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让患者可以坚持规范治疗,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如今,指南推荐用于一线的核苷(酸)类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寻求长期规范治疗,亦无需过度地担忧经济负担。
相比于乙肝,丙肝尚没有疫苗可以用于预防,但是在抗病毒治疗上早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再次更新,新版指南明确指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进入了泛基因型时代,优先推荐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治疗方案。目前,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已经被纳入医保报销,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药物可及性大大提高。
今年7.28世界肝炎日期间,吉利德科学支持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导的“消除肝炎,健康相伴”患者教育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的77家医院展开场患者教育活动,由医生、护士为广大乙肝、丙肝患者讲解最新的疾病知识和治疗理念。此外,吉利德科学也支持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在全国家医院(上海地区见下表)进行为期9天的免费丙肝检测和科普宣传,以期推动公众更多地了解病毒性肝炎,摒除偏见和歧视,让更多患者通过早筛早诊、规范治疗,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新民晚报记者左妍
图说:免费丙肝检测和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