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相信很多朋友有进行过健康体检,例如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或在入职等情况下进行的体检。当然,对检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是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对于慢性病的监控和预防。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两件事,比较典型,分享出来。
给检查结果建档是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事件一:唐先生今年46岁,体型微胖,日常的体检并不经常进行,偶尔进行一次。上一次系统检查还是在两年前。最近在某次检查中,唐先生被发现肾功能指标中的尿酸偏高。这让唐先生非常焦虑,甚至想立刻找医生降下去。
不过,唐先生还是在建议之下,分别间隔了15日和30日进行了第二和第三次检查,后两次的结果均提示正常。最终,基本上可以排除唐先生肾功能以及痛风的可能,而是饮食中的高嘌呤食物导致的检查结果误差。
一次结果或许说明不了问题启示:从唐先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一次的肾功能坚持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尤其是轻微的一些指标偏高。所以,这种重要的检查,最好连续监测,进行3次。这也是为什么健康管理中,对指标的检测需要建档的原因。
事件二:李师傅是一位修车工,39岁的他体能甚至比得上二十几岁的小伙。李师傅最近的一次全面体检是在3年前,一切正常。两年前曾进行入职体检肝功能,提示也是正常的。然而,最近的复检提示李师傅肝功能指标偏高明显,说是可能肝纤维化。这让周围的朋友很吃惊,都觉着不可能。
不能用一次结果判断一切在建议之下,李师傅进行了第二、第三次检查,结果与第一次类似。有些事实不得不去接受,尤其是肝脏的检查,肝脏本身不是疼痛性器官,不痛不痒出现异常的情况并不少见。
启示:从李师傅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体检项目,并非一次结果正常就表明以后很长时间内正常。复查,出现异常,要至少进行2次复核。不能用过一次结果判断一切。这也是为什么健康管理师建立多次检测指标跟踪的一个原因。
重要的检查至少做3次其实,除了肝功能和肾功能,健康管理师建议一些重要的检查至少要做3次,并且需要定期跟进。例如对血糖、血压的检查,不要因为某一次的结果异常而“心惊胆战”,也不能因为某次的检查结果正常而“肆无忌惮”。记住,重要的检查至少做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