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对我儿还不够ldquo狠rd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最近这两天,恰逢荣奶奶曾经在山东工作时的同事来西安做客,这位曹大夫出身儿保世家,上一辈就是从事和研究幼儿保健的医务工作者,到了曹大夫这一代更是继承了母亲的衣钵,在新生儿保健也算是很权威的人士了。正因如此,所以婆婆特意请她来给依依检查一下生长情况,顺便让我也学习学习。在与曹大夫的交谈的过程中,荣妈可算是刷新三观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崭新的知识,更新了很多专业名词,纠正了很多固有观念。这次的经历,我真的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给大家,因为不能只有我一个人亮瞎双眼……哦不不不,是因为一名儿保一线工作者跟我说这么多真的很难得,平医院的时候儿保的医生是不会解释的这么详细和全面的。

很多宝妈都很信任我,后台常常会蹦出各种问题,我也时常知无不言地给大家解答,俨然一副育儿大人的姿态,然鹅!在这位曹大夫面前,荣妈俨然变成了一位无知的普通吃瓜群众,不仅发现自己在很多问题上其实做的也不好,甚至于有的事情根本做的就是不对的。

1、不要给新生儿穿袜子。

这里说的是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一年四季呦!曹大夫一进屋,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把孩子的袜子给脱了。给新生儿穿袜子会影响孩子的触觉神经的发育!

我们知道小宝宝出生以后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原始反射,其中有一条就是抓握反射。这个反射表现在宝宝的手掌上和脚掌上面,用手指或其他物体碰触宝宝手掌时,他会紧紧抓住数秒不放开,刺激脚趾和脚掌时表现为脚背弓起、五趾内抠。这个反射源自于灵长目种系发生的遗传,刚出生的小畜会抓紧母畜毛发而避免摔落的本能,一般来说手部抓握反射在宝宝3-4个月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抓握,脚部的抓握反射在6-9个月消失。其实这个抓握反射本身没有什么危害,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抓我反射没有在相应的时间内消失,妈妈们可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宝宝的神经中枢有损伤或是病变。

解释完抓握反射,我才能再接着说不穿袜子的问题。曹大夫说了,这些反射消失滞后很有可能代表着宝宝脑部发育存在问题,但是早于规定时间消失却是极好的,这代表着宝宝的脑部发育更为迅速。如何加速这些反射的消失呢?那就得刺激,不穿袜子让孩子光着脚丫,让孩子感受周遭的一切,就是一种刺激,穿上了袜子,这种感受就变得迟钝或是没有了,当然影响孩子感官系统的发育。曹大夫说,她在儿保科里时常能见到很多孩子七八个月的孩子脚板还往里抠着不能正常的着地,这就说明刺激的不够,跟孩子从小穿袜子有很大关系。虽说孩子的发育有早有晚,早晚都会发育健全,脚掌不能平直的着地还是会影响日后的站立和行走。手部抓握反射也是一样,刺激的不够就会影响宝宝日后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进程。这并不单纯是一个发育早晚的问题,这是一个大脑开发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一下子变得特别重视脱袜子这件事的原因。

PS:除了不穿袜子,还要常给宝宝做抚触以刺激手脚。没事把宝宝攥着拳头的小手、紧紧抠着的小脚,一根手指一根手指、一根脚趾一根脚趾地掰开,用手指来回揉搓。宝宝醒着的时候一边跟他聊天,这些事情就全都做了。

除了影响触觉神经发育以外,穿着袜子睡觉也影响孩子睡眠的舒适度。我们大人睡觉的时候穿着袜子都不舒服,将心比心,孩子们也是一样的。

很多人都会担心夏季空调或是夜间天凉,传统认为脚心受凉容易得病,所以家里的老人们都会给孩子穿上袜子,荣妈跟荣奶奶也一直有这样的担忧,所以大荣时代一直是给他穿袜子的。但是曹大夫说,即便是在空调房子里(有宝宝的情况下一般空调温度在26度以上),只要是孩子醒着连被子都不用盖,孩子睡着了用被子盖住脚就可以了。不要认为孩子手凉脚凉就是冷,手脚是神经末梢本来就容易冰凉,辨别孩子冷不冷要摸脖子根和前胸,热的就说明正好,凉的说明冷了,潮的说明热着了,只要是脖子出汗即便是手脚冰凉也要脱衣服!

如果担心孩子半夜蹬被子脚会着凉的话,可以考虑买个两层纱布的睡袋。

对于穿不穿袜子这件事,我一直没有过多的在意过。以前在日本的时候,时常能看见很多妈妈怀里挂着的孩子都是光着脚丫的,虽然也会想光着脚孩子会不会冷啊,但是从来没有往心里去过。回国了以后,老人们、周围的妈妈们都要给孩子穿袜子,认为护脚心很重要,我也就随大流地照办,没有深究。现在想来,国外的孩子也是孩子啊,人家爸妈为什么不担心孩子脚着凉啊?这说明孩子的脚丫并没有那么娇贵,从小光脚光惯了根本就不会给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影响。曹大夫的一席话让我了解到,光不光脚根本就不是冷热的问题,而是脑部神经发育的问题,我就不可能再随波逐流的不在意了,难怪李大荣小时候总喜欢抠着脚,也许真的跟我给他穿袜子有关系。

曹大夫说,她的儿子一年四季都是光脚,而且她家里还是瓷砖地……虽然荣妈非常认同她的观点,但是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大一批宝妈不敢让孩子一年四季光脚,但我想,至少在炎热的夏季、不太凉的春夏交际和初秋以及集中供暖以后的冬季让孩子在家里光着脚走应该不难实现的。大荣现在就很喜欢放学回家脱鞋脱袜子在家光脚乱串(不过要勤擦地板保持地板清洁不要有锋利物或是水渍),依依更是赤脚大仙,我相信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是会更加聪明、更加健壮的。

2、晒娃要晒2小时,晚上5点以后晒太阳没有用!

给孩子吃维D晒太阳补钙这件事,地球人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晒太阳能补钙呢?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生成前维生素D3,再依靠皮肤温度转为维生素D3,由淋巴等转运吸收入血,再经肝和肾中羟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简单点说就是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促进骨的形成,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我们平时给孩子吃的是维D,实际上是D3不是D,必须要通过身体的转化才能够形成促进钙质吸收的维生素D,因此才需要多晒太阳。

在炎热的夏季,我们普遍认为最适合晒太阳的时间是早上10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可是曹大夫说,早8点到下午4点的太阳晒起来才有用,只要是在这个区间内,不必暴露在太阳光底下,斑驳阳光的树荫底下,甚至于全部荫凉的地方也好使。时间太早或太晚,太阳的角度太大、紫外线强度就不够,因此就起不到补钙的效果。而且,每天要晒足2小时才能确保孩子一整天所需要的钙质哦!也就是说,在炎热的夏季,对于不耐热爱起痱子的小奶娃来说,最好的补钙晒太阳的时间只剩下早8点到10点这个时间段咯。当然,这一切的大前提是,你得首先保证每天给宝宝吃D3才行。

至于冬天,因为紫外线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建议在阳光和煦的午后给宝宝晒太阳最合适,当然也要晒足两小时哦。当然,荣妈说的是常规情况,最开始给宝宝晒太阳的时候还是要循序渐进的来,不能教条地一下子就2小时起跳。另外,因为是活性维D是紫外线经皮肤转化而成的,所以必须要给孩子露出皮肤晒才有用,所以给孩子裹成个球晒太阳是没有用的,冬季晒娃起码要露出手和脸才行。

3、孩子补钙很重要,妈妈补钙更重要!

有些人会说,我没怎么给孩子晒,可是去检查的时候也没显示缺钙啊,可见晒太阳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上面讲了,晒太阳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维D帮助钙质吸收,并不是晒太阳就能产生钙的。宝宝体内的钙质来源于每天喝的母乳。可是,母乳里面的钙从哪来的啊?当然是妈妈身体里的咯,换句恐怖一点的话吓唬一下大家的话,你家宝宝在吃的不是仅仅是奶,他在吸你的精血的同时还是在吸你骨头缝里的钙质,所以,母乳妈妈们千万不要光顾着给孩子补钙,把自己给忽略了。

人在30岁之前都是处在钙质积累的阶段,30岁之后你的身体就是在不断地消耗之前累积的钙,即使补再多的钙也是大部分流失无法积累下来,因此这前三十年身体累积的钙质在某种程度上说决定着你老了以后的身体状况。很多人老了之后会骨质疏松、会驼背、会身高缩水,都是钙质流失引起的。曹大夫说,在对上了年纪的生育过孩子的老太太做统计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生男孩生的多的老太太要比生女孩生的多的老太太普遍身高缩水的多,因为男孩吃母乳比女孩吃的多的缘故,可见母乳喂养期间,母体的钙质流失是要比平时快的多的,因此更需要补钙。

哺乳期妈妈每天需要补毫克钙,普通饮食的情况下也要额外补充毫克的钙质,当然,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喝一斤牛奶,再补30毫克就可以了。为了自己将来的健康,母乳喂养期间,妈妈们还是要重视补钙这个问题,要知道自己老年的健康也是孩子们的福气啊。之前不知道扔哪的钙片,我得赶紧找出来重新吃起来。

4、每天喂奶前要让孩子趴一趴!新生儿的锻炼不能偷懒。

曹大夫一到家里来,就开始给依依做各方面发育上的检查。首先就是趴。

曹大夫说,凭她在儿保科这么多年的经验,每个42天去检查的新生儿她只要看一眼孩子的状态就知道家长有没有给孩子做锻炼。勤做运动的孩子跟完全没有做运动孩子在各方面都相差很多。自己的亲戚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给孩子做各种抬头练习,56天就可以熟练地抬头,没有做过锻炼的孩子满了百天都抬不起头的多的是,大人勤快与否在孩子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

一个新生儿一个月长2斤是比较合适的,依依算是长的多的,曹大夫说这证明你们给孩子运动得不够,需要增加运动量。每次吃奶前让孩子先趴一会儿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每次几秒到几十秒到1分钟到2分钟的逐渐递增,这个趴的锻炼从孩子出生就可以开始进行。

锻炼趴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的两只手支在下巴处做支撑,这也是锻炼孩子上肢的支撑力量。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一定是会哭闹的,但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慢慢习惯。练习趴不一定非得吃奶前,如果孩子醒着随时可以进行(刚吃完奶的情况除外),挑个他心情好的时候锻炼,或许坚持的时间会更长,锻炼的效果会更好。

我说的“趴”的锻炼其实是有专业术语的,叫Tummytime(俯卧时间)。让孩子多趴不仅可以降低因长时间平躺造成的扁平头的风险,还能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心肺功能,同时也是锻炼孩子的头、颈、肩的肌肉,促进身体的稳定性、四肢的协调性和头部的控制力,对于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有着方方面面的益处。有研究表明,Tummytime多的孩子会更早的学会翻身、肚子着地匍匐前进、爬行和独坐。非常遗憾,大荣小时候我是疏于大动作锻炼这一块的,以至于他翻身、爬行都比较慢,这一次我决心不能再让李依依也变成大运动的后进生。

在孩子练习趴的同时,还可以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顺着宝宝的脊柱从上到下有力度的按摩,或者用手掌轻拍孩子后背等刺激的方式进行抬头的辅助训练。

如果光是练趴,荣妈可以接受,毕竟多趴对宝宝各方面都有好处这一点是公认的,怪只怪我自己懒,没有特别热心地给依依锻炼,但是后面发生的事,真的是让我眼珠都快掉出来了。

(惊吓一)

在依依趴完,曹大夫判断我一定是对宝宝疏于锻炼以后,我以为就算完了,结果没想到,她直接把我闺女平行着“拿”起来了!要知道依依才50天!

(惊吓二)

趴着拎起来还不算完,还让依依平躺着然后两只手拉着依依的胳膊把她拉起来!哦,我闺女的脖子!没有问题么?可是看着曹大夫干净利落的动作和底气十足地回答:“没关系!”我也就只能长大嘴,话到嘴边的质疑就全都咽回去了。

可是拉起来坐还不算完,没想到后面还有精彩的。

(惊吓三)

坐完以后,直接掐着依依的胳肢窝就把她垂直着拎起来了!我滴个妈呀,要不是专业的儿保医生,谁敢把一个多月的孩子跟摆弄布娃娃似的拎来拎去!不夸张地说,我当时傻眼的程度接近于人生中的巅峰值了,真是开了眼了啊!我说过,不能光我一个人瞎,我得分享出来让大家跟我一起瞎!

下面是亮瞎眼之后的大科普时间。虽然这些动作看似惊险,但是曹大夫说,这个月龄的孩子做这些锻炼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就看家长的心脏够不够大了。

我们先说让面朝下平行地面双手抓住孩子的腋下把宝宝慢慢地“拿起来”(惊吓一)这一招,用意是锻炼孩子前庭的平衡感以及对地心引力的自身感知。

说到前庭,我就得好好解释一下,后续的动作会频繁提到这个词,不说明白它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就等于白写。所谓前庭,指的是前庭神经。我们的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是成对的,共有12对,分别是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脊髓副神经和舌下神经。这些神经的分布限于头部和颈部(迷走神经例外,其分布扩展至胸腔和腹腔的内脏器官)。其中,听神经是脑神经中的第八对,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蜗神经是管听觉方面的,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我要重点说的是前庭神经,它是专管人体平衡感的。人的前庭负责感知人体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如果所乘坐的车船发生转弯、加速、刹车过于频繁,车体和船体过度摇摆,使前庭产生的刺激程度超出人所能忍受的最大限度,人就会犯晕动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晕车晕船。人与人的致晕阈值差异很大,有些人容易晕车说明他的前庭耐受力较差,致晕阈值低。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前庭空间感知的锻炼,是可以防止日后晕船晕车的,这是前庭锻炼的重要所在。

安利完前庭的关键性,我们接着说(惊吓一)。平行地面让宝宝身体悬空的这个动作,主要锻炼的就是宝宝对垂直面的空间感,缓慢地上下移动可以让宝宝感知上跟下,感知重力作用下的身体。此外,做这个动作时,宝宝的脖子也会自然地用力抬起,同时也在锻炼脖子力量。

拉着宝宝地手让宝宝做起来(惊吓二)这个动作,我觉得有必要详细分解一下细节。首先让宝宝的两只手抓住你的大拇指,然后你得其他死指抓住宝宝的胳膊,缓慢地把宝宝拉起,再缓慢地把宝宝放躺。首先它锻炼了孩子的抓握能力和上肢的力量,但最主要的是锻炼宝宝脖颈的力量。其次也锻炼了宝宝腰椎的力量。第三,在拉坐和放躺的过程中,宝宝的脖子就会自然地向前使劲儿,这个过程中宝宝会感受脖子向前的力量。趴着是锻炼宝宝脖颈向后抬的力量,拉起坐和俯卧组合在一起练习正好起到一前一后的互补作用,为宝宝脖子直立后的灵活运用做准备。当依依被拉起来的时候,他的头部是向后仰的,我当时也很担心会不会闪着孩子的脖子,但是曹老师说,只要动作缓慢是没有关系的,在这里我得强调一下,本文说的所有动作都要缓慢进行。

至于惊吓三,掐着胳肢窝缓慢地把宝宝提起来再放下去这个动作,第一个目的就是刺激前庭,让宝宝直立地上下运动,面朝下趴着感受上下运动是不一样的。此外,掐着宝宝的腋下前后移动,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前后的空间位置,也是刺激前庭的手段。另外,由于依依尚处于踏步反射阶段(当轻缓地移动婴儿向前走时,以其一脚置于地面,另一脚会举步向前,产生了几个一连串步伐交换的运动。这一反射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6-10周左右消失。)可以尝试让移动宝宝身体让宝宝试着迈步,虽然不是真的会走路,但是孩子的脚掌接触床面的感觉是不变的,也是对脚部触觉的一种刺激。

除了上面这些动作,曹大夫建议我时常给宝宝做“摆荡”。用被单、包被都行,把孩子放在中间,两个大人一前一后拉起单子的四个角,分别缓慢的前后、左右、上下移动,让孩子感受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这是刺激宝宝前庭神经的最好办法,而且很安全。摆荡对于安抚孩子哭闹很有作用,如果你的宝宝有天哭闹得哄也哄不住的时候,不妨可以试试摆荡。常给孩子做摆荡,是防止晕车的好方法。

说到摆荡,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自觉的就在给孩子做了,像荣妈哄孩子的时候就习惯于左右悠着。很多专家都不建议悠着哄孩子,说孩子的脑子还是胶状的,过度震动反而会损伤脑子。然而,只要不是大幅度的悠或是跑跳震动,轻微的悠孩子其实是不影响的,而且无形中也是在做摆荡刺激前庭。但是,荣妈还是要强调一点,前庭的刺激一定要是上下左右前后三维的,不能只做一部分,单纯的悠着哄睡着是不够的。像大荣,他现在跑跳运动都还正常,但是相较于很多孩子,他在爬高上低方面就不怎么擅长,我想跟他小时候我成天悠着哄他睡觉却没有加强上下空间的摆荡不无关系。

 

这些动作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如果不是曹大夫信手拈来地轻松,我自己是万万不敢想象自己可以动手给依依做的,但经过曹大夫的演示之后,我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危险。关键是:一、动作慢;二、少量。像依依这样的一个多月的孩子,每天做上2-4次就是极限了,随着月龄的增加和动作的熟练度可以视情况递加,但千万不要做多了,一来是孩子会疲惫,二来是会激起宝宝的逆反心理,以后再要给他锻炼,他或许就不配合了。当然,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妈妈下不去手,或者是不敢冒险,但荣妈认为至少每次喂奶前让孩子趴一会儿、用被单给孩子做摆荡和没事就给孩子的手脚做抚触是很安全的,可以推广给广大宝妈。

文章的最后,荣妈不得不说,这里面确实有很多我们外行人不敢下手的“危险动作”,起初我也心存疑惑,总觉着宝宝的脖子特别脆弱,即便是抱的时候也是小心谨慎地护好脖子,但实际上只要动作放轻放慢,你会发现人体真的是很神奇的。所以曹大夫走后,我便下定决心开始“狠狠”地锻炼李依依的进程。

不练不知道一练吓一跳,李依依第51天其实就已经可以很好地抬起头了,这一天她足足抬了有10秒钟之长,我跟荣奶奶都震惊了。这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一定不能偷懒,要让孩子勇于尝试。如果我还一直让依依平躺着,那么很有可能要到她3个月的某天才会想起来,对了,大荣好像就是这个时候会抬头的,要不然看让依依抬个头试试?但其实,她可能很早就已经可以做到这件事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谈到过,在大荣时代,我确实在大运动锻炼这方面是懈怠的,也做过自我反省。但心里却一直抱着即便不去专门的人为干预,作为本能的爬走跑跳孩子也早晚是会学会的。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还是浅薄了,新生儿和婴儿早期的启蒙锻炼远比我想的要影响深远,这不仅仅是练或不练不过是早点会或晚点会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脑发育成熟上的差距,它牵扯的是擅长或是不擅长的问题。就比如前庭神经,如果在婴儿时期没有很好的刺激就很可能影响孩子以后的平衡感,许多需要平衡感的项目他可能就没办法很好的完成,而这一方面就很有可能变成孩子一生的不擅长选项。再比如手部刺激不够,就可能影响日后的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也许将来在动手能力方面就会逊与其他孩子,这在孩子身上就会被贴上不擅长的标签,一生都可能不会在这个领域得到乐趣。所以,对于孩子的锻炼,不是说会与不会的差距,是优秀与不优秀的差距,这一点是我重新审视自己之后得出的结论。

所以,荣妈决定,还是要对孩子“狠”一点养。不穿袜子尽量让孩子光着脚丫感受世界是其一。最近小区里面修补外力面所所以多了一个沙坑,于是这个沙坑生了小破孩儿们的旅游胜地,每天都能吸引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流连忘返。很多奶奶都质疑我让孩子光着脚踩在湿沙子里难道不怕凉着孩子脚心么?荣妈现在早就已经抛开这样的思想包袱了,开发智力和更加自由的玩耍才是问题的重点,这么顽皮的孩子的身体真的没有大人想的那么脆弱!

其二,就是加强李依依的运动量,跟曹大夫学了那么多,必定是要学以致用的。大荣时代我就已经玩忽职守过一次了,这回既然有了专人指导,就不能明知故犯地再偷懒了。虽然每一次奶前练趴李依依都要嚎破天际,但是我还是要狠下心来坚持锻炼,一想到这是功在千秋的事情,我就不能“手软”。

荣荣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tuangou.net/yfcs/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