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打开“朗读模式”
收听文章解放双手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部门战略目标“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健康的威胁”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HBsAg清除不仅表示获得了临床治愈,同时也可最大幅度的降低肝癌发生风险。在“复杂肝病论坛”中,首都医科医院谢尧教授分享了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的停药时机。肝胆相照平台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最大限度降低肝细胞癌(HCC)发生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最重要的目的。虽然抗病毒治疗目前已经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是我国HBV相关肝癌的患者人数仍然在增加。不同免疫阶段的患者发生HCC的风险不同,达到基本的终点即HBVDNA转阴的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仍有3.6%-11.4%,达到满意的终点即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在2.58%,而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仅有1%左右。
亚洲CHB患者有两个特点,一、即使是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CC发生风险也比欧美患者高10倍;二、有HCC家族史的患者,HCC发生率是没有HCC家族史患者的4倍,以致全球每年新发的HCC,近一半发生在中国,中国80.0%以上的HCC发生与慢性HBV感染相关。因此,为最大程度的降低HCC发生,CHB患者的治疗目标要追求HBsAg清除。
年9月8日-9日,AASLD和EASL组织了关于乙肝治疗终点的研讨会,旨在就慢乙肝治疗终点达成共识。达到完全治愈即清除HBVDNA(包括cccDNA和整合HBVDNA)是不太可行的,达到部分治愈,即有限疗程后血清HBVDNA持续检测不到,但血清HBsAg可检出相对比较容易。而达到功能性治愈(临床治愈,即有限疗程治疗后HBsAg消失,伴或不伴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血清中HBVDNA检测不到,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减轻,可最大限度降低HCC发生风险)被认为是未来CHB的治疗方向。
慢乙肝的自然进程取决于宿主免疫反应与病毒复制状态的相互作用。患者的病毒因素包括病毒载量越低越好,免疫功能越强越好[1]。目前cccDNA无法常规检测,所以HBVDNA、HBsAg、HBeAg、HBVRNA和HBrcAg都达到阴性才最好。临床上可及和可以反映HCC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还是HBVDNA和HBsAg。
HBV感染后的免疫控制分为以下三种:
1)基本免疫控制(非活动性HBsAg携带):HBsAg阳性,HBVDNA(-),HBeAg血清学转换,ALT正常维持1年以上;
2)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免疫学治愈):HBsAg消失,伴或不伴HBsAb(+),HBeAg(-),HBVDNA(-),间隔12周两次确证,ALT正常,并能持续1年;
3)最强的免疫控制:持续HBVDNA(-),HBeAg血清学转换、ALT正常和HBsAg(-),伴抗HBs(+)[2]。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期望达到:1)抑制病毒复制,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2)最大限度降低HBsAg;3)实现临床治愈,并产生表面抗体;4)获得停止治疗后持久临床治愈;5)最大限度降低HCC发生风险。
干扰素治疗满意终点显著改善生存。如果患者的HBsAg始终无法转阴,那么将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定为一个小目标。前瞻性研究[3]纳入了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平均随访50±19.8月,结果显示: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图1)。如果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只想先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治疗目标,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经干扰素治疗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后需要巩固治疗≥24周,才能很好的维持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免疫控制状态(图2)。我们也发现很多患者在巩固治疗期间获得了HBsAg清除,或更低的HBsAg水平。
图1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
图2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后不同治疗时间患者在停药后1年HBVDNA复阳率
降低HCC发生风险仅仅抑制病毒复制是不够的。一项香港的全地区回顾性队列研究[4]纳入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HCC的发生。结果显示:与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相比,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与更高的肝癌发生风险相关,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更低。
随着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超高敏的检测下限不断产生。常规试剂HBsAg(-)患者仍可经高灵敏试剂检测到[5]。如果患者在HBsAg(-)的同时伴有HBsAb(+),那么患者体内的HBsAg更低,并恢复了B淋巴细胞功能。HBsAb的产生还有助于持续功能性治愈率提高。研究显示[6],HBsAg血清学转换患者的持续功能性治愈率显著高于HBsAg清除但无血清学转换的患者(89.86%vs.73.53%,P=0.),HBsAg血清学转换患者,HBsAg复阳率显著低于HBsAg清除但无血清学转换的患者(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HBeAg阴性患者巩固治疗12周及基线HBsAb低水平是HBsAg复阳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要追求HBsAb的产生且要HBsAb水平越高越好。高志良教授团队的研究也表明[7],HBsAb高水平可以提高持续功能治愈持续应答率(图3)。
图3HBsAb水平高可以提高持续功能治愈持续应答率
HBsAg消失患者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80%,对于部分没有达到HBs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巩固治疗可显著提高HBsAg血清转换率。巩固治疗12-24周和≥24周的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巩固治疗12周的患者,而巩固治疗12-24周和巩固治疗24周之间的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
那么,停药之后是否可以达到持久性的功能性治愈呢?宁琴教授团队的研究[8]也显示,HBsAb大于2log的患者中,81.3%可以获得持久性的功能性治愈。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HBeAg阴性患者巩固治疗12周及基线HBsAb低水平是HBsAg复阳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巩固治疗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持续性功能性治愈率;二是提高HBsAb的产生率。对于HBeAg阳性患者的研究分析显示:巩固治疗是持久性功能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另外发现停药时HBeAg阳性是HBsAg复阳的独立预测因素,也印证了之前得出的结论,临床应该在追求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免疫控制状态基础上,进一步追求HBsAg清除。干扰素治疗HBsAg清除后长期随访,绝大多数患者HBVDNA、HBsAg仍保持不可测。陈新月教授团队研究[9]纳入了-年干扰素或者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实现HBsAg清除,伴或者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的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周,90%以上患者维持了HBsAg、HBVDNA不可测。
总而言之,慢乙肝患者的治疗不要仅满足于HBeAg血清学转换,还要考虑到HBeAg转换的持续效果,为此在HBeAg转换后仍需巩固治疗24周以上方能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慢乙肝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降低肝癌的发生,所以应该积极追求临床治愈,临床治愈应当建立在HBeAg消失和HBVDNA阴性基础上,而且停药前要进行指标确认。治疗中应当追求HBsAb产生和巩固治疗12-24周。结合其他指标有利于进一步预测持续功能治愈率。干扰素最终停药时机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阶段性需求和目标来决定。
专家简介
谢尧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肝病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委员
中华肝脏疾病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基金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和预防的研究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KoC,MichlerT,ProtzerU.NovelviralandhosttargetstocurehepatitisB[J].CurrOpinVirol,,24:38-45.
[2]TsengTC,LiuCJ,YangHC,etal.HighlevelsofhepatitisBsurfaceantigenincreaserisk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patientswithlowHBVload[J].Gastroenterology,2,(5):-,e13-e14.
[3]NiederauC,HeintgesT,LangeS,etal.Long-termfollow-upofHBeAg-positivepatientstreatedwithinterferonalfaforchronichepatitisB[J].NEnglJMed,,(22):2-7.
[4]YipTC,WongGL,ChanHL,etal.HBsAgseroclearancefurtherreduceshepatocellularcarcinomariska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