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在抗病毒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陷阱

2年前,程先生被查出感染乙肝,但当时体内的病毒复制比较多,并未激发人体内的免疫反应。并且检查肝功能和B超结果均显示无异常。当时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暂缓抗病毒治疗,先注重保护肝脏,并且定期复查。

但自从家里的长辈知道他有乙肝后,就一直说要尽早治,尽早吃药。有的时候还会托亲戚朋友去找一些“秘方”,给他吃。但是他本人一直觉得,吃这些偏方,不如听医生的话。谁知道再复查的时候,发现病毒复制增加,乙肝病毒DNA载量增高,转氨酶也有所升高。这时他得到的建议不再是定期复查,而是及时开始抗病毒。他不明白,为什么之前不用治,现在就要抗病毒了。抗病毒治疗是什么样的?

对乙肝患者来说,体内的病毒DNA载量越高,感染乙肝的时间越长,肝脏受损的风险越高,出现肝癌的风险也会不断提高。有不少患者因为对乙肝不了解、不重视,导致病情不稳定,甚至逐渐恶化。今天就借着程先生的病例,和大家分享抗病毒治疗中的5个“陷阱”,约9成患者都搞不清楚。

乙肝患者在抗病毒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陷阱“?

陷阱一:抗病毒治疗越早越好

程先生的家人也是因为对乙肝不够了解,才希望更早接受抗病毒治疗,甚至找了很多的偏方。其实在医学上来看,并不是感染乙肝病毒,病毒不断复制就一定要接受治疗。

程先生2年前虽然有病毒复制的表现,但并未导致肝脏受损,转氨酶水平也正常,这就被称为“免疫期”。这时接受治疗很难产生很好的疗效,而且可能导致人体有更高的耐药风险,甚至可能打破人体免疫平衡的状态。所以,抗病毒治疗并不是越早越好。

患者至少需要结合3个“必须项”参考,乙肝病毒DNA载量、肝功能,肝脏穿刺检查的结果,才能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具体的病情可以咨询专业的肝病医生,不建议盲目用药。

陷阱二:抗病毒作用越强,作为乙肝用药越好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药物来抑制人体内的病毒复制,从而长效地抑制病毒繁衍,从而消灭乙肝病毒。有人心想,那抗病毒治疗的时候,抗病毒作用越强应该就是越好。事实并非如此。

干扰素治疗是抗病毒作用比较强的一种,在临床上如果治疗有效的话,最多只需要用1年就能产生不错的疗效。但这并不是抗病毒治疗的首选方法。因为“有得就有失”,干扰素治疗的副作用也是比较大的,用药期间不能正常怀孕、备孕。

目前首选的抗病毒药物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一线药物,差别在于适应症不同。举个例子,如果是打算备孕、生孩子的患者,建议用替诺福韦,这是妊娠B类药物,比较安全。

陷阱三:确定抗病毒方案后就要长期用药

有些患者在开始用药时,确实会去复查。但检查一段时间后就放松警惕了,觉得只要接着吃下去就没事儿。可是在临床上,部分抗病毒药物有比较高的耐药风险,刚开始确实疗效比较好,但时间一长,逐渐耐药,疗效也会减弱。

如果你只是遵医嘱长期用药,却忽视了结合乙肝指标变化以及身体异常及时调整抗病毒方案,很可能诱发耐药,出现应答不佳等问题。对后续稳定病情,影响也不小。

陷阱四:治疗期间保肝药越多越好

有些乙肝患者一直坚持通过中药保肝,觉得只要转氨酶稳定了,肝脏就不会受损了。可是转氨酶水平不是评定乙肝病情的唯一指标,保肝药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在乙肝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载量升高时,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降酶的保肝药物进行治疗,出现了黄疸,可以采取退黄类的保肝药治疗。但人们要明白,保肝药也是药,吃不对也容易伤肝。

陷阱五:乙肝进展到肝硬化就不能抗病毒治疗了

程先生原本处于乙肝免疫期,谁知道复查的时候就出现了肝纤维化的问题。检查结果显示,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异常,而且也有肝脏纤维化的迹象。有些患者看到这里心想,到了肝硬化,岂不是很快就要发展成肝癌了,那还抗什么病毒啊?

其实有很多研究能够证实,肝硬化患者能够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后,逆转部分肝脏损伤。更何况在早期肝纤维出现后,也有望通过合理的治疗逆转病情。

哪怕你已经因为乙肝诱发了肝癌,那么在治疗肝癌的同时,医生也会建议你接受抗病毒治疗,毕竟在没有彻底消除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就算成功切除肿瘤,也可能因为乙肝病毒不断复制,再次对肝脏造成损伤。

由此可见,抗病毒治疗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乙肝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也应该先了解这5个治疗中的“陷阱”,小心中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tuangou.net/lcjc/1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