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的肝,变得像石头一样硬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体,也是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中心站。如果把身体比喻成一家公司,肝脏可以说是最繁忙的“模范员工”,全年无休,身兼多职,负责着人体的代谢、合成、解毒、贮存、分解、排泄等许多功能,在人体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肝脏是如此重要,但我们却很少感受到它的存在。它不像心脏、肺、胃等器官,一言不合就会“心惶惶”“咳不停”“反酸水”。很多情况下,即使肝脏“感觉不好了”,也不吭声不抱怨。因为肝脏里面没有痛觉神经,难以直接向神经中枢传达信号。肝硬化是一种由于长期不当的习惯造成的慢性损伤,往往被发现时已到了晚期,导致肝脏硬如“石块”。

肝是怎么变硬的?

正常情况下,肝脏质地柔软,但肝脏发生病变后,会逐渐变硬,甚至发展到肝硬化阶段。那么,肝脏是怎么变硬的?

机体在受到损伤时会想办法修复,通过产生瘢痕组织帮助修复损伤,如果肝脏炎症坏死能够及时消退,肝细胞会再生,瘢痕组织也自然被机体吸收,肝脏可以恢复如初。但是,若肝脏受到反复、持续的损伤,肝细胞再生受到影响,就可能导致过度修复,也就是旧的瘢痕组织还来不及完全吸收,新的又累积了上来。“痂”累积得越来越多,肝脏结构就会发生变化,正常细胞组织迟迟不能恢复,肝脏内会局部塌陷,也就是“空了一块”。为了维持肝脏原有形状,瘢痕组织会试图填充这个塌陷部位。瘢痕组织越来越多,肝脏也越来越硬。

肝硬化的“祸根”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严重脂肪肝、胆汁淤积性肝炎、寄生虫感染等。目前在我国约77%的肝硬化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除此以外,慢性酒精中毒引发的肝硬化有上升趋势,约占15%。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直接引起中毒性肝损伤,初期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肝硬化“报警”信号

肝硬化形成后,肝脏合成物质的能力下降、解毒能力失控,此时,身体会发出如下5个“求救”信号:

出现病容

面色黝黑、口角发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这就是俗称的“肝病面容”,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黄疸

巩膜(眼白)或皮肤发黄,由于肝硬化时胆汁不能正常排出,血中胆红素增多所致。

出血和贫血

常有鼻腔、牙龈出血及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和消化道出血等,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内分泌失调

由于肝硬化时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男性性功能减退、乳房增大胀痛,女性月经紊乱、不孕等。

门静脉高压症状

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瘀滞时,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

饮食吃对,让肝脏慢慢变软

一日三餐中,遵循“三高一适量”的饮食原则,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适量脂肪,让肝“服软听话”。

增加优质蛋白

高蛋白饮食对保护肝细胞、修复已损坏的肝细胞有重要意义。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和乳制品蛋白,如各种豆制品、酸奶、奶酪、鸡蛋羹等。

摄入丰富的维生素

维生素B对促进消化、保护肝脏和防止脂肪肝有重要生理作用,维生素C可促进新陈代谢并具有解毒功能。每日摄入足够的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番茄、各种豆类、蘑菇、猕猴桃、山楂等,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增加能量摄入

高热能可保证膳食中供给的蛋白质充分被机体利用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修复变性、坏死的肝细胞,同时也为肝脏提供足够的热能。

脂肪要适量

脂肪不宜多,控制体重。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卵磷脂可有助加快脂肪运出肝脏减少胆固醇堆积。同时做到少糖、少盐、少油,戒烟戒酒。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tuangou.net/zlff/13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